2025年低碳与智慧能源国际会议(ICLCSE 2025)

202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ow Carbon and Smart Energy
  2025-04-14  
 1245 

    欢迎参加2025年低碳与智慧能源国际会议(ICLCSE 2025)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和绿色低碳发展目标的推进,电力与能源领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新型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的数字化转型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同时,分布式能源、虚拟电厂、微电网、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逐步成为行业热点,推动电力系统更加高效、智能、灵活和绿色的发展。

        为向全球电力与能源工程领域同行搭建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平台,IEEE低碳经济与智慧能源国际会议(ICLCSE将于20251024日至26中国广州举行。本次会议由华南理工大学,IEEE PES中国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广东同文同学教育技术公司、中亓同文(厦门)研究院和中大学术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本次会议将以主旨演讲,特邀报告演讲,专题研讨,分会主题讨论,海报展示和IEEE PES智慧楼宇、负载和客户支持系统技术委员会年会等多种形式呈现。我们热情地邀请低碳与绿色能源、电力工程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参加会议,分享经验,一起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能源工业发展,行成绿色低碳、高效经济的能源和电力生态圈。

 

大会顾问主席

  • 周孝信,中国科学院院士
  • 程时杰,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吉臻,华北电力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 余怡鑫,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 王成山,天津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
  • 刘焕彬,华南理工大学,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 Jay Giri,美国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
  • Carlo Alberto Nucci,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大会主席

  • Alberto borghetti, 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
  • Viktor Gurieiev, 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
  • 朱继忠,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意大利博洛尼亚科学院外籍院士, IEEE Fellow

 

技术委员会主席

董朝阳,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IEEE Fellow

David Gao, 美国丹佛大学教授,IEEE Fellow

Prof. Mohan Lal Kolhe, University of Agder, Norway, IEEE Senior Member

 

组织委员会主席

熊小伏,重庆大学教授

郑杰辉,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Prof. Youmin Zhang, Concordia University, Canada,IEEE Fellow

梁嘉琪, 中大学术交流中心主任,教授

 

出版委员会主席

刘云,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郑伟业,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何洪英, 湖南大学副教授, IEEE Senior Member

Asst. Prof. Hamed Aly, Dalhousie University, Canada, IEEE Senior Member

 

 

会议主题和范围

大会主题和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如下领域:

  • 低碳经济
  • 低空经济
  • 节能减排
  • 绿色建筑,智慧楼宇
  • 零碳园区
  • 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 核能和水电
  • 可再生能源并网技术
  • 能源转换与能源效率
  • 电池等储能技术
  • 综合能源系统
  • 电力系统优化
  • 电力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
  • 主网、配网、微网运行及其主、配、微协同技术
  • 电力电子技术
  • 先进半导体
  • 高电压技术
  • 交通电气化
  • 电动汽车充电负荷预测
  • 电动汽车充电桩优化规划
  • 区块链技术在能源系统中应用
  • 智能控制系统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 计算智能与神经网络
  • 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
  • 大数据分析
  • 边缘技术与分布式智能算法
  • 与能源相关的交叉学科

 

 

大会议程

Date

Time

Contents

Oct. 24, 2025

(Friday)

14:00-17:00

注册

18:00-20:00

欢迎晚宴

 

Date

Time

Contents

Oct. 25, 2025

(Saturday)

 

09:00-09:10

开幕式

09:10-09:20

IEEE PES SBLC中国区颁奖仪式

09:20-09:50

大会主旨报告1

09:50-10:20

大会主旨报告2

10:20-10:30

会场休息和全体合照

10:30-11:00

大会主旨报告3

11:00-11:30

大会主旨报告4

11:30-12:00

大会主旨报告5

12:00-14:00

午餐时间

14:00-18:00

大会分论坛1(并行)

14:00-18:00

大会分论坛2(并行)

14:00-18:00

大会分论坛3(并行)

14:00-18:00

大会分论坛4(并行)

14:00-18:00

大会分论坛5(并行)

18:00-19:30

晚宴和最佳论文颁奖

 

Date

Time

Contents

Oct. 26, 2025

(Sunday)

09:00-12:00

学术访问

 

 

会议论文集与EI检索

经IEEE ICLCSE技术委员会两轮盲审后,录用文章将出版于IEEE ICLCSE会议论文集,收录于IEEE Xplore 数据库,并于会后提交到EI核心, Scopus 等检索。

 

会议投稿时间

  • 摘要提交截止时间(只参加海报展示): 2025/08/15
  • 全文提交截止时间(论文宣讲或出版): 2025/08/15
  • 通知录用时间: 2025/09/30
  • 早期注册优惠截止时间: 2025/09/30
  • 会议时间: 2025/10/24-2025/10/26

 

 欢迎组织专家分论坛(提交时间)

  • 组织专家分论坛提交数据: 2025/08/30
  • 同意组织专家分论坛时间: 接到申请后5天内通知

 

会议注册

Items

注册费

一般作者文章录用 (4 页)

570美元 / 篇

3800人民币/ 篇

IEEE会员作者文章录用 (4 页)

520美元 / 篇

3500人民币/ 篇

组织委员会作者或学生作者文章录用 (4 页)

500美元 / 篇

3300人民币/ 篇

作者摘要录用

300美元 / 篇

2200人民币/ 篇

IEEE会员作者/组织委员会作者/学生作者摘要录用

280美元 / 篇

2000人民币/ 篇

文章超页 (从第5页起)

50美元 / 页

400人民币/ 页

一般参会人员(无文章或宣讲)

260美元 / 人

1800人民币/ 人

额外购买会议论文集

70美元 / 本

500人民币/ 本

 

会议报名

 

会议投稿

 

 

关于注册费说明

  1. 早期注册优惠300元。
  2. 每篇文章至少一个作者要求注册参加会议。
  3. 注册费不包括:  
  •   住宿费
  •   签证申请费
  •   交通费
  1. 如果作者缴注册费后不能出席会议,注册费不退款,但欢迎安排其他人参加会议。
  2. IEEE会员、组织委员会成员和学生作者需要提供证明。
  3. 为方便起见,这次会议设定100人民币兑换15美元。请选择人民币或美元注册方式。

 

退款政策

由于个人原因,注册后取消参加会议,退款政策如下:

* 大会60天前取消参加会议: 退款70%

* 大会30-60天前取消参加会议: 退款50%

* 大会30天内取消参加会议: 退款30%

* 大会开始后: 不退款

取消参会和退款要求必须通过电子邮件正式提出。

如遇不可抗力因素,组织委员会保留更改(活动/比赛/会议等)日期和地点的权利,由此而带来的损失组织方不承担责任,退款政策也不适用。

 

 

 

联系我们

S.Chen

(Conference Secretary)

callTel: +86-13772053596 (WeChat)
mailE-Mail: zdaiif@163.com
mapWebsite: https://www.ch-zdxs.com/iclcse
mapThe Secretary office of ICLCSE 2025 will collect contributions and finish daily organizing work.
map482 Green Street, London E13 9DB, United Kingdom
All paper review process will be completed by Program Committee Member and invited experts. 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comment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us.

最近参与